跳到主要內容區
清華學院     國立清華大學
 

【院生分享】水資源服學成發─載物書院 24級 李駿毅

〈水資源服學成發 - 雨水蒐集part〉


1. 介紹水雨水蒐集系統—位於實齋女生曬衣場

透過屋頂集水,雨水流向屋頂的排水管,由於降雨初期的雨水會較污濁,所以部份的雨水須先藉由初期雨水排除/分流系統及篩網設備進行前處理,接著流入貯水設施—水塔。因為容量的大小、材質以及設置方式都關係到雨水貯留供水系統之成敗,所以水塔的容量需要經過事先估算,也可以利用連通管原理,連接兩個水塔,增加貯水量。
水塔構造:
怕收集的雨水太多滿出來,所以會在一定的高度做一個溢流管,使多餘的水流出;放入浮球確認水塔內部水位的多寡,底下有貝殼空心磚,是為了平衡雨水的酸鹼值,水塔經過一段時間就需要清洗,所以最底下有一個水龍頭是在需要清洗時排水用的。

2.為何做雨水收集?

台灣雖然年平均降水量高達2000多毫米,但是降水時間分配不均,夏季遠多於冬季,而且越趨進西南部,越是明顯,除此之外,台灣山高坡陡,河水湍急,水收集不易,導致時不時傳出缺水噩耗。
在我們的認知中,台灣最大的儲水場是曾文水庫,其實這不完全正確,家中的屋頂可以成為另一個大型儲水場,只要我們做好雨水收集。想想看,以一個2平方公尺的房子為例,一年的雨水收集量高達4立方公尺,也就是四公噸的水,如此多的水量大概可以沖300多次的馬桶,當然大多數民眾的家不只有2平方公尺,代表收集的雨水量更多,可以做更多事情。
前些天不下甘霖,水庫亮起警示燈,面臨著近五年來最大的乾旱。現在下起水來,水庫有些許進帳,足以緩和幾天,可是更多的雨水,在我們家門前落下。那些在家門前的雨水,滑進水溝,進入海,無用,浪費了。如果今天家家戶戶有雨水收集系統,浪費的水少,水費帳單輕盈,家戶開心,旱情不再。

3.做水塔

跟著師傅去做水塔,我們第一次體驗以水管剪將水管裁切成我們需要的長度、用矽利康把水管黏在一起,考慮水流與地勢高低後,一夥人在盛情難卻的太陽底下,好不容易將水塔蓋起來。
最讓人開心過程,是和農場裡的小朋友解說水如何從頂端流入水塔,從一個水塔流到另一個水塔裡、如果水塔髒了,可以從哪裡清淤泥,或是洗水塔的時候,可以從中間阻斷兩個水塔連通的地方。小聽眾似懂非懂的模樣非常可愛。
看著他們仔細聆聽的臉,以及希望趕快下雨、趕快讓水塔充滿水的期待,疲勞感便瞬間消散。

20210601 李駿毅 20210601 李駿毅

原文出處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ikelee901004/posts/1870434926446146

點擊查看更多院生分享

 

 
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