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清華學院     國立清華大學
 
一、解釋名詞

第三學期指的是寒暑假,但為何特別要使用「第三學期」這個名稱呢?目的有兩個,一個是要擴展「學習」之概念:並不是只有待在學校或坐在教室裡才算是學習。另一個是要改變「寒暑假」之概念:放假並不是休息充電,放假是為了發現並擺脫自身日常既定的框架。因此,住宿書院在寒暑假期間,由書院或同學自發地安排了許多長短不一的活動,有營隊、換工、國外交流、旅行、讀書會等。 

二、從「外在經驗」到「內在體驗」 

第三學期因為擁有比較長的時間,所以活動和時間安排彈性很大,大多數的活動都是以遠距離的戶外方式進行,僅有少數的讀書會是在校內。書院安排戶外活動,不只是讓同學擁有更多的外在經驗,如果經驗無法返回自身並繼續深化,則經驗很容易就停留於感官的表面。外在經驗需要透過自我探索的引導,讓它達到深層「內在體驗」,對既有的價值觀產生撼動或質問。向外走向陌生,目的是為了回到內在的熟悉,在熟悉當中創造陌生。

三、從「自我中心」到「雙重離心」 

用腳走出去的戶外活動,除了可以讓同學的身體各種感官都被打開之外,最重要的是引發同學向內的自我探索,以及對生命的強力發問。因此,突破自我中心並不是改變中心,並不是把中心置換到其它地方,並不是把心留在部落、留在農村、留在花東、留在西藏等等。突破自我中心還要多走一步,就是讓任何一個「中心」都消失,這才真正突破「自我」這個中心。突破自我中心所需要的離心,總是雙重的:用腳走出去、讓心完全敞開。

四、思考「第三文化」 

書院的第三學期項目林林總總,以目的區分大致可分為三類:在地體驗、探索差異、學習對話。這三類顧名思義,強調的是:深入台灣在地各角落、瞭解國內外異文化差異、進行公民對話與學習。這三類都共同具有倫理學的意涵,都是關聯於他人,關聯於衝突或對立,關聯於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。設計這些項目,主要是希望同學擺脫二元對立的思考,擺脫全球化和在地化的爭論,能進入「第三文化」的另一種思考,開始理解怎樣叫做它者(而非他人),怎樣叫做歧異(而非對立)。 

第三學期回顧

 

瀏覽數: